隨著軍事科學的變革和現代高新技術發展,軍民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采取軍民協同實現自主創新正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我國目前的創新體系自主性不強、開放度不夠,主要原因在于基于身份形成的軍民二元分離的結構性問題,因此需要對我國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的現狀進行系統性思考和體系性重構。
本文詳細分析了中美軍民協同的道路以及各自發展特點,提出構建一種基于能力的軍民協同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為實現“小核心、大協作”的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發展模式提供參考。
文章僅供參考,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歷史地看待我國國防科技軍民協同創新的深化過程
對美國以軍民協同實現國防科技創新優勢的借鑒
以軍民協同思想重構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的路徑探索
1
美國的國防部和美國的商務部統計的關鍵技術需求清單重疊率達到85%,許多技術既可以為軍所用,也可以為民所用,因此有人將這個時代叫做“軍民通用”時代。
一是充分考慮國防科技創新的特殊性,對于高度保密的產品、工藝等專業核心技術和能力,處于國家安全考慮,必須采取內部直接創新的方式。另外還有15%左右的技術,軍民兼容程度較低,屬于國防科技專用技術,沒有民用開發潛力,也只能采取內部獨立創新的模式[16]。
二是實現縱向協同,主要是軍民主體之間的融合,即軍隊和軍工科研單位與民口單位之間的合作。
三是橫向協同,主要是技術創新鏈條上的融合,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商業化生產之間配合。
構建我國軍民協同型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體系的思考